益群国医堂专家谈针灸对肌肉劳损、关节疼痛的治疗 肌肉劳损是一种慢性的反复积累的微细损伤。常发生在肌肉活动过多或静态姿势下肌肉持久紧张的部位,可分为急、慢性两类。常见部位为腰、颈、腿部的肌肉。临床表现为肌肉无力、劳累、酸痛、局部压痛、活动范围受限、劳动能力下降,而出现持续性疼痛、酸胀、肌肉硬结、功能障碍等。西医治疗多以止痛解痉药物为主,而中医治疗本病有着西医无可比拟的优势,尤其是中医针灸疗法。因其操作简单,疗效显著,副作用少,而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中医认为肌肉劳损是经脉不通,气血运行不畅,筋肉失其所养,要改善这些情况,就要疏通经脉,使气血调畅,筋肉得其所养。秩边穴,环跳穴,急脉穴,冲门穴,位于躯干与下肢的结合部,分别属于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通过刺激这些穴位,来调节下肢经络,从而调节经络所过部位,能起到较好的作用。上述几穴分别位于下肢主要神经干坐骨神经,股神经及闭孔神经附近,刺激这些穴位可以刺激到上述神经,对上述神经支配区域有较好的调节作用,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调整神经功能,灸法具有温通经络、调理阴阳的作用。如果症状比较局限根据症状选择相应穴位即可,不必每穴均用。 关节疼痛是一个临床常见症状,可见于多种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外伤性关节炎及良性膝关节痛等。 关节疼痛属中医“痹证”范畴,中医认为人身之关节是精气所游行之处,《灵枢·邪客》曰:“……机关之室,真气之所过,血络之所游,邪气恶血,固不得住留,住留则伤筋络骨节,机关不得屈伸,故拘挛也。”由此可见,脏腑功能虚弱,正气不足,卫外不固,腠理疏松,风寒湿邪乘虚而入,侵袭于经脉、肌肉和关节,导致经络痹阻,气血瘀滞,“不通则痛”,故出现关节疼痛、肿胀。正气不足是其根本,经络痹阻、气血瘀滞是其标。 针灸治疗关节疼痛主要是利用针灸刺激相关穴位,来激发人体正气的恢复,迫邪外出,使经脉通,气血调,百病消。针刺时取穴中脘、气海、曲垣、秉风、关元、阴陵、阿是穴(痛点)。中脘是六腑之会、胃之募穴,所谓“会”,是指经气聚会之处;所谓“募”,是脏腑经气会聚于胸腑的腧穴。而中脘是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四经经气交会之处,因而可以通达四经;中脘又是足阳明胃经气聚会之处,而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针刺中脘可调胃健脾、补益气血。气海属任脉,又名丹田,为气之海,能生发元气,蒸动气化,与中脘相配可助脾胃运化,补中益气,正气足、卫气固、腠理密,邪气不得而入,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同时,因“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血运行通畅,通则不痛。曲垣、秉风是手太阳小肠经穴,太阳为藩篱之本,“太阳主开”,凡外邪侵袭,多从太阳经始,故取之能祛除表邪、疏风散寒。关元是任脉穴,取之可益火之源,振奋阳气而祛寒邪。阴陵泉是足太阴脾经的合穴,取之可健脾利湿。 (责任编辑:益群问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