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诉:多食善饥年余。
现病史:1年前无明显原因逐渐出现食量增多,常有饥饿感,除一日三餐外,睡前需加餐,但“食不长肉”,体重渐减,多次查血糖、甲状腺功能均摊在正常范围,晨起口渴,大便干结难下,偶有潮热,体倦乏力,失眠多梦,舌红,苔薄黄,脉细弦。
诊断:多食易饥。
辨证:胃热肠燥,脾津受约。
治法:滋胃养阴,补脾通腑。
方药:人参10,石膏30,知母15,麦冬10,黄精15,玉竹15,白术15,枳实20,生大黄10,薏苡仁30,炙甘草4,12剂水煎,早晚服。
二诊(9月19日):服上药6剂后饥饿感减轻,夜间有饥饿但可忍受,大便通畅,精神好转,口干,偶有潮热,舌红,苔薄黄,脉细弦缓。守法治疗,调整方药:
黄精15g,麦冬10g,玉竹15g,石斛12g,石膏30g,知母15g,鳖甲15g,地骨皮12g,酒大黄6g,枳实20g,薏苡仁30g,炙甘草4g。12剂水煎,早晚服。
三诊(12月8日):服上药后饥饿感逐渐消失,饭量正常,夜间已不加餐,烘热减轻,大便正常,20多天来体重较前增加3公斤,偶尔失眠多梦,继以上方去酒大黄加女贞子12g。6剂,水煎,早晚服。嘱服完6剂药后停药,1月后随诊。
患者1月后如约两来,诉:多食易饥未出现,体重同发病前。
(责任编辑:益群问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