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女,16岁
因尿血查出膀胱癌即行手术1月,第二次手术后一周,2015年12月31日因少腹及尿道疼痛、尿频初诊。面黑额甚,语音低微,舌淡红尖赤,脉弱。
辨证为脾肾两虚,心火下移。
以六味地黄汤导赤散加黄芪党参龟版海螵蛸等17味药与服。至2016年2月17日第7诊,体力增加,疼痛尿频未能改善。虽膀胱灌注中,情有可原,舌脉同前,但思路也需改变。乃依据额黑,少腹拘急结鞕,痛连尿道,
辨为热结膀胱的蓄血证,与桃核承气汤原方:
桂枝30克,甘草15克,芒硝3克,大黄6克,桃仁15克。
日一剂,水煎服。
2016年2月21日来诊,喜笑颜开,疼痛大减,小便次数由20~30分钟一次延长至1小时,效不更方可矣。
尿频尿痛,最容易认为是心火下移,辩证为导赤散证。而六味地黄丸滋阴清热也是常见思维模式。见到气虚用参芪补气。龟板养阴,桑螵蛸顾敛肾气也是常见思维。然而无效。
王老师以面额黑,少腹拘急结鞕,痛连尿道,辨为热结膀胱的蓄血证,与桃核承气汤原方,竟收大效。可见方证合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为医生要思维开阔,不能单一思维,而王老师的开阔思维是建立在多年临床基础上,更是伤寒论的深厚根基。以及大量熟练应用相关处方的基础上。我们要想在临床上不受某一种单一思维模式的局限,左右逢源,扎好根基,大量临证看来是必由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