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群堂药师谈药材炮制(一) 人们大概都知道生麻黄发汗、利水作用强,多用于风寒感冒初期,表邪未解,用其以发汗祛邪为主;炙麻黄则发汗利水作用减低,而平喘、止咳的作用增强。可见,同是一药,炮制与不炮制,治疗的意义就有了很大改变。 中药炮制可谓是中医药学的一大特色,它是根据中医药理论,按着医疗、调配、制剂的不同需求,以及药物的自身性质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炮制,历史上又称“炮炙”,远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在用药时就注意加之了。但那时是一种初步认识,方法也是简单的,到了汉代就有了一定的进步。最早提出“炮炙”一词,应是我国汉代张仲景,他是在辨证论治的倡导下提出的,他后来被尊称为“医圣”。此后两千多年来人们不断在用药的基础上,使炮炙内容逐渐丰富起来,到清代,中药的应用和炮制就已经规范起来了。 中药炮制的目的,简而言之就是“制毒”、“增效”。制毒与增效也是中药炮制的核心。若作较细的讨论,“制毒”包括了纠正偏性、副作用、刺激性、毒性;“增效”除提高临床疗效外,还可以改变其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可以改变它的治疗目的和治疗范围。总之,炮制与临床疗效的目的有着密切的关系。益群国医堂的领导们深感要治好病,除了重视医生的技术外,还要重视药品,我们加强了中药相关人员的培训。现在市面上假药很多,采购人员不仅要慧眼识真假,还要辨别该药炮制是否到位;抓药人员也要注意所抓的药,是否符合处方所要求的炮制,如土炒白术就不能拿生白术代替,酒大黄就不能用一般大黄片代替,炒山楂既不能用生山楂代替,也不能用焦山楂代替等等。只有重视了药材炮制的这些方面,才能保证一个处方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责任编辑:益群问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