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已经谈到中药材炮制与临床疗效的目的有密切的关系,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一问题,下边举几个例子以加强深化理解。
一、生甘草与炙甘草
甘草是我们生活中非常多见的一种药材,但是炙甘草与生甘草,虽然同为甘草,但是它们的功效却大同小异。
甘草不但具有主治脾胃病的作用,还有祛痰止咳和清热解毒的作用。
处方中写甘草,生草指生甘草。为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片,生用入药者。偏于清热解毒。炙草又名炙甘草、蜜甘草、蜜炙甘草。为生甘草片用蜂蜜拌匀,再炒至不粘手取出摊晾,然后入药者。偏于润肺和中。
炙甘草不仅可以益气滋阴,还具有通阳复脉和补脾和胃的作用。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可解附子毒。
生甘草多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也可用于痈疽疮疡、咽喉肿痛等,其次也常用于气喘咳嗽,胃痛、腹痛及腓肠肌挛急疼痛等。生甘草还具有调和某些药物的烈性的作用。因而,在许多处方中也常用本品调和诸药。
二、生大黄与酒大黄
大黄一药备受历代医家所推崇。大黄的炮制方法有酒浸、酒炒、醋炒、盐水炒、炒焦、炒炭等等。
生大黄是取原生药材,洗净,切片干燥备用。功能攻积导滞,主治胃肠实热积滞,大便秘结者。对温病热结便秘,高热不退,神昏谵语者,可用本品配伍芒硝、厚朴、枳实,以加强攻下作用;对热结伤阴,燥屎內结者,用生大黄配伍生地、玄参、麦冬,以增水行舟。
酒大黄俗称酒军,是取生大黄,用黄酒喷淋拌匀,稍闷,用微火炒至色泽加深时,取出放凉备用。黄酒性温味辛,能通血脉,御寒气而行药力。临床常用于治疗血热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火邪上炎所致的头痛头胀、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等,以及跌打损伤所致的瘀血肿痛。
熟大黄是取生大黄,用黄酒拌匀,置容器内密闭,隔水炖至大黄内外均呈黑褐色时取出干燥备用。熟大黄泻下作用缓和,但能减轻泻下时的腹痛,增强活血化瘀作用,适用于老人体虚而有瘀血者。
大黄炭是将生大黄置于锅内,用武火炒至外表黑色时取出,推开放凉备用。大黄炭泻下作用极弱,而收敛和吸附作用相对增强,有止血止泻的功效,主治大肠有积滞的大便下血,外伤出血、吐血、崩漏等病症。
三、生地与熟地
生地也叫生地黄,取用地黄新鲜的根部,晒干而成,晒后一般直接切片生用。
熟地也叫熟地黄,取生地加酒、砂仁、陈皮辅料反复蒸晒,直至外表发黑,质地变得柔软粘手。
生地擅长于养心肾之阴,所以适用于血热阴以及阴虚发热者。
熟地主要养血滋阴,所以适用于精髓亏虚者。
生地性寒,主要的功能是凉血清热、生津止渴、滋阴补肾,常常用于咽喉燥痛、痰中见血、骨蒸痨热等症状。
熟地经过用酒浸后,药性由寒变微温,所以功效也发生了变化,成了一味补血药材,常常配当归、白芍、川芎三种药材组成了名声扬的“四物汤”,主要治疗血虚,月经不调,痛经、手脚冰凉等症状。
四、生山楂与焦山楂
生山楂和焦山楂均具有消食化积的作用,但生山楂偏于消食化积,而焦山楂偏于行气散瘀;生山楂常用于各种饮食积滞,尤其是肉食积滞;焦山楂常用于泻痢腹痛等。
五、麦芽、炒麦芽与焦麦芽
生麦芽:健脾和胃,疏肝行气。用于脾虚食少,乳汁郁积;炒麦芽:行气消食回乳。用于食积不消,妇女断乳;焦麦芽:消食化滞。用于食积不消,脘腹胀痛。
六、生半夏、清半夏、法半夏与麸炒半夏
生半夏: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有毒,多外用,以消肿止痛为主。
清半夏:白矾浸泡或煮或腌制。降低了毒性,以燥湿化痰为主。
姜半夏:姜矾煮或腌制或蒸制,或姜炒。温中化痰,降逆止呕为主。形如清半夏。
法半夏:石灰制半夏。治寒痰、湿痰为主,同时具有调脾和胃的作用。
竹沥半夏:半夏或法半夏,竹沥拌透阴干。温燥大减,适于胃热呕吐,肺热痰黄稠粘,痰热内闭中风不语。
半夏曲:生半夏浸泡晒干研粉,姜汁、面粉调匀,发酵制成。化湿健脾,消食止泻。
七、生白术、炒白术与焦白术
生白术:将白术拣净杂质,用水浸泡润透后捞出,切片,晒干。生白术长于健脾通便。
炒白术:又名炙白术,先将一份麸皮撒于热锅内,等有烟冒出时,再将10份白术片倒入微炒至淡黄色,取出,筛去麸皮后放凉。炒白术善于燥湿。
焦白术:又名焦术、白术炭,即将白术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黄色,喷淋清水,取出晾干。焦白术以温化寒湿、收敛止泻为主。
土炒白术:取一份灶心土(伏龙肝)研为细粉,置锅内炒热,加入5份白术片,炒至外面挂有土色时取出,筛去泥土,放凉。土炒白术功能健脾和胃、止泻止呕。
(责任编辑:益群问问)通过以上几味药的介绍,可以看出药物经过不同的炮制、不同的炮制方法后,其理化性质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同时药物的性能、功效和主治也改变了。可见,炮制在中药应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益群堂药师谈药材炮制(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