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群国医堂 - 名医、良药、好疗效

西安益群国医堂中医馆-陕西省名老中医委员会

“中医行为医学”发展的历史(一)

时间:2016-07-26 16:05来源:未知 作者:益群问问 点击:
自从有了人类,便有了为维持生存所采取的种种行为。这些所作所为,或有益于健康,或有损于生命。因此,可以说医学知识的积累是与人的行为的认识同步发展起来的。中医行为医学
自从有了人类,便有了为维持生存所采取的种种行为。这些所作所为,或有益于健康,或有损于生命。因此,可以说医学知识的积累是与人的行为的认识同步发展起来的。中医行为医学发展历史如下。

一、先秦时期的萌芽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对行为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有颇多认识,留下了不少精辟的论述。《左传》指出疾病是“出入饮食哀乐之事也,山川星辰之神,又何与焉?”明确地把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个体自身的不良行为联系起来,否定了众神鬼怪致病说等迷信思想。齐国的晏婴则强调疾病是“纵欲厌私”的结果。表明人们对房事不节可能给健康带来消极影响已有较深刻的认识,主张有所节制。《吕氏春秋·尽数》从养生角度提出“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是以谓之疾首。”“食能以时,身必无灾。”并以“流水不腐,户枢不蝼”为例,认为有所劳作是合乎卫生的摄生行为。上述论述说明,这一时期,人们已较清晰地认识到行为与健康、疾病的错综关系,这些认识,不仅成了中医病因学发展史中的源头,而且也是中医行为医学思想之萌芽。

二、《内经》已具雏形

尽管先秦时的典籍中己较多地涉及了饮食劳倦等摄生行为对健康的影响,然而在当时,这些论述是零星而散在的。秦汉之际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渐趋理论化和系统化,可以说已初具行为医学思想体系之雏形。其中,尤以《黄帝内经》为代表。该书一方面分别研讨了人的行为反应与脏腑气血的关系,不同区域、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和阶层、不同年龄的人的行为差异等,也就是说,对行为反应本身作了较多的阐述,另一方面,又从理论高度对致病因素作了归纳,把它分成阴阳两类。所谓生于阴者,是指因于个体自身的不良行为(饮食居处,阴阳喜怒);生于阳者,则是外界的种种气候或理化因素(风、雨、寒、暑等)。再者,还从防治学角度讨论了行为与健康、行为与祛病愈疾、行为与延年益寿等的关系。《素问》中第一、第二篇(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等都集中体现了这一点。因此《内经》有关行为医学的内容虽散见于《素问》、《灵枢》两书的各篇中,但几乎对行为医学的方方面面皆作了深浅不一的讨论,不仅详细论述了心理行为与健康的关系,还论述了不同性格、不同气质、五脏、七情所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点,并提出了行为诊断及治疗的原则和方法,为后世行为治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略晚于《内经》的《诊籍》和《伤寒杂病论》等亦较多地涉猎了行为医学问题。淳于意在《诊籍》中收人的病案,在论述病因时大多与房事及饮酒等行为不当有关。张仲景则把房室之类纳入可引起“千般疢难”中的“三因”之中,在阐发五劳虚极时,把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等行为性损伤皆列作最主要的病因。这些论述密切结合了临床。因此,我们说行为医学的思想体系在秦汉之际己见雏形。

(责任编辑:益群问问)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咨询电话:029-85277569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益群国医堂公众微信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