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案例来自:益群国医堂专家刘金霞主任医师治疗急性额窦炎医案 张某,女,45岁,西安市人。2013年8月18日初诊。 主诉:鼻塞、黄脓涕伴头痛4天,加重1天。 现病史:患者4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头痛为前额部为甚(中午9-10点)痛呈周期性疼痛,至午后开始减轻,晚间则完全消失,次日又重复发作,同时伴有鼻塞,鼻腔内大量脓性呈黏脓性鼻涕,难以擤尽。近1日来症状加重,前额部疼痛严重时欲撞墙,黄脓鼻涕增多,鼻塞严重时张口呼吸,同时伴有畏寒、发热、口苦、食欲不振、周身不适等症状。舌质红,苔映黄,脉浮数。检查鼻内黏膜充血红肿,双下甲肿胀,中鼻道有黄稠脓性分泌物,触压上颌窦前壁、额窦底壁痛(+++)。体温38.0℃。 诊断:西医诊断:急性额窦炎 中医诊断:鼻渊 中医辨证:胆腑郁热 治则:清泻胆热,排脓通窍 处方:黄芩10g、桔梗6g、苍耳子6g、辛夷10g、白芷10g、柴胡10g、葛根10g、蔓荆子10g、蒿本10g、羌活10g、川芎10g、菖蒲10g、细辛3g、二花30g、胆草6g、鱼腥草30g。水煎服,日1剂,早晚服,共给药4剂。 二诊:2013年8月22日 患者服用1剂后,头痛缓解,无头痛及欲撞墙感,4剂后头痛明显减轻,鼻塞好转,黄脓涕减少,无畏寒、发热、口苦。继用上方5剂。 三诊:2013年8月27日 患者继服5剂后,鼻塞、脓涕、头痛均消失,可正常上班。为巩固疗效,继服上方加太子参10g。5剂。随访3年,未再复发。 按语:急性额窦炎属中医鼻渊范畴,本患者属肺经风热证,方中苍耳子、辛夷、白芷、菖蒲芳香通窍,化浊除痰;胆草清热化痰,解毒利湿;黄芩清肺热并具除涕之力;柴胡、葛根二者合用,协同解肌退热;川芎行滞通窍;细辛、羌活、蒿本祛风止痛,通窍;蔓荆子善清利头目,祛风止痛;桔梗宣通肺气、祛痰排脓;鱼腥草、二花清热解毒。诸药合用清泻胆热,排脓通窍,可加速炎症的消除,故收效甚佳。 (责任编辑:益群问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