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性疾病在妇女中发病率特高,应用中药内服同时配合灌肠的治疗结果进行了临床总结。 临床资料102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其中年龄最小21岁,最大52岁,2~31岁33例,31~41岁53例,41~52岁16例。病程最短1个半月,最长10年左右。 诊断标准 ①反复性下腹胀坠疼痛,腰骶酸痛不适,常因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月经失调,带下增多,多为黄色,质粘稠。输卵管粘连阻塞导致不孕。 ②妇科检查:外阴及阴道潮红或阴道分泌物增多;宫颈:糜烂或肥大,双侧附件增厚或炎性包块,压痛(+),子宫多见后位,活动受限或不活动。③B超提示:双侧附件增厚呈条索状或形成包块,子官后穹窿有不等量积液。 治疗方法 ①内服基本方:红藤、菊花各15g、败酱草30g,丹参20g,赤芍12g,黄柏、玄胡、香附、青皮、郁金各10g。随证加减:少腹冷痛加乌药12g,肉桂、艾叶各10g;黄带多阴痒者加苦参15g,龙胆草10g;包块加穿山甲、橘核、锻龙牡各10g;输卵管阻塞不通加王不留、穿山甲、路路通各10g;后穹窿积液者加猪苓、防己各10g。用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如平时经量较多者经期停服,经净3天起服,如经量少经期可继服用。 ②灌肠方:丹参、蒲公英、败酱草各30g,野菊花、赤芍、三棱、莪术、玄胡、川楝子各15g。用法:水煎至200ml,保留灌肠,药温保持在25~30℃,保留1~2小时,每晚1次,10天为1疗程,经期停灌,连续治疗3~6个疗程,复查B超或妇科检查确定疗程。 疗效标准:痊愈:症状消失,妇检及B超均正常。显效:症状消失,妇检有改善,B超包块明显缩小。有效:症状、体征及妇检B超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无效:症状、体征及妇检B超均无改善。 治疗结果102例患者经治疗后,痊愈45例,显效35例,有效1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4%。 (责任编辑:益群问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