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霞主任医师治疗嘶哑(声带小结)病案(二) 屈某,女,36岁,英语教师。2015年9月5日首诊。 主诉:声音嘶哑1年余,要求中医治疗。 患者自诉声音嘶哑1年多,曾在某医院诊断为声带小结,建议手术治疗,因患者拒绝手术治疗前来就诊,要求服用中药治疗。经查阅纤维镜图片和喉镜检查,见双侧声带各有一赘生物,约米粒大,基底较宽,手术切除不易彻底。经辨证诊为声音嘶哑(声带小结),证属气滞痰瘀证。方用会厌逐瘀汤加二陈汤加减,7天为1疗程。 服用4个疗程后,声嘶好转,经检查,原来米粒大小赘生物消失,右侧声带缘基底较宽,稍有隆起,闭合时不对称,未治疗彻底,继续服用2个疗程。 服用2疗程后,声嘶消失,声如病前。为巩固疗效,继服7剂,隔日1剂。服完药后,正常上讲台讲课,未见复发。 按语:教学离不开交流,而嗓音是交流的主要工具,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中小学教师的嗓音使用频率远远超出其他行业,教师组与非教师组嗓音疾病的发生率,分别为57.7%和28.%;58%的中小学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出现过嗓音疾病;据美国官方数据统计,576.8万名教师中大约有40%的教师曾出现过嗓音嘶哑的症状。中小学教师频频出现的嗓音不适症状有嘶哑、嗓音疲劳、喉部烧灼感和暂时性失声等。这些问题会影响到他们的工作和个人生活,导致挫败感,自尊心下降。因而及时治疗和预防中小学教师声音嘶哑(声带小结)有深远意义。 根据祖国医学理论,声带小结属慢喉喑范畴,咽喉诸病的发生与五脏六腑、阴阳气血密切相关。若全身气、血、津液代谢障碍,以致气滞血瘀痰凝,痰瘀互结,蓄而成形,上结于声户,妨碍声门闭合即引起本病,因此血瘀痰凝是本病的主要病机。宜选用行气活血、逐瘀通络、润肺清火、化痰散结的药物。
(责任编辑:益群问问) |